

11月29日,今天蚂蚁金服宣布组织架构升级,明确了阿里云原总裁胡晓明(花名孙权)的去向: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向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汇报。 11月26日,阿里集团CEO张勇在内部信中宣布阿里最新一次组织升级,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由阿里集团CTO张建锋兼任总裁,对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去向当时表示是“另有任用”。至此,随着蚂蚁金服架构升级的宣布,胡晓明的任用去向浮出水面。 胡晓明可谓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老兵”,他于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参与和带领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众多业务的创建和发展,曾担任蚂蚁金服的首席风险官。 2014年,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的平均增速超过100%。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高度评价胡晓明:“过去四年为阿里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阿里云的技术梦想和商业梦想得到融合。” 对胡晓明回归蚂蚁金服出任总裁,井贤栋在邮件中表示,“期待孙权的回归将为蚂蚁的普惠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突破,更好地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合作。”并表示,他的回归是蚂蚁金服组织架构的重大升级。

阿里云胡晓明:未来将探索区块链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作为科技界的新宠,区块链被认为是下一个改变互联网的技术,但在阿里巴巴看来,除了金融领域,区块链将在工业互联网发挥更大的价值。 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阿里云主导的supET作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大会上表示,supET的目标是打造工业数字化服务的交易平台,同时将持续探索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相比传统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巨头的嗅觉相对更为敏感,早在2016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就提出了新制造,阿里云也是国内最早在制造业领域开花结果的科技公司。在superET项目中,就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制造生产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两大类场景。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终端设备会产生各类数据,又与云端相连,具备区块链应用的天然条件。业内人士认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才是真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技术。 对于制造业而言,生产线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而基于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技术之后,IoT终端设备可以将生产相关数据记录上传至区块链,并结合使用智能合约验证相应质量标准,全部历史记录链上可查询,从而便于质量监控与审计。 另一方面,供应链中也可应用区块链技术,将规则准入供应链中,如上游供应商、核心生产企业、下游经销商、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查询与展示。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参与方(如银行、保险等)也可以获得相应授权信息,通过区块链记录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信息,方便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等。 更重要的是,链上还可提供多种既定架构的智能合约范式,将各生产环节的制造者对号入座,给产品和整个产业链都在虚拟世界里构建出一个”数字化双胞胎”。这样能够确保数以百万计的设计者、创新者、开发者都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为智能合约范式做出贡献,并分享合约范式上流动的通证价值,每一个设计都不会被浪费,每一个开发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户,数百倍、数千倍的社会创造力将被启动。 可信是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区块链因其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与不可篡改等特性使得去中心化自治协作成为可能。这种工业区块链技术,将从根本上变革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重塑整个工业社会的价值基础。 马云曾在多个场合提及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是阿里目前重点投入的三大核心技术。显然这不只是为了电商准备的,而是为了未来20年即将发生蝶变的工业互联网准备的。
阿里云胡晓明:双11新技术将在6-12个月内服务社会
11月8日讯 11月8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参加“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活动专家与企业家论坛”时表示,云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普惠科技,阿里云会在未来6-12个月内把在双11中验证的新技术经验服务于社会,让更多创业者、年轻人可以得到与阿里巴巴集团同等的技术支持。 双11将近,谈及持续10年的双11到底带来了什么,胡晓明认为,双11对于阿里巴巴经济体而言,是经济体内所有成员的一次组织协同;而对消费者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充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全家人一起的消费日是一种传达亲情的新方式。 2017年,阿里云支持双11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交易峰值达32.5万笔/秒。与此同时,阿里云还提供了包括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快递物流等全链条的计算动力,支撑着全社会的双11。 如果说双11代表了消费互联网的巅峰,那么作为科技公司,阿里云更关注于面向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服务。胡晓明说,产业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城市等可以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他表示,未来6-12月内,阿里云会把这期间积累的技术经验释放给全社会,帮助更多人的创新创业。事实上,现在中国80%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都用到了阿里云。 除了通过技术服务“新零售”,在制造侧,阿里云也具备强劲的技术实力,并在“新制造”领域实践。在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牵头建设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当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也是唯一入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连续三次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此前两次分别为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Apasra)和阿里云人工智能ET大脑。 基于创新的技术和大规模的实践,胡晓明认为中国企业可以承担起服务全世界的责任,提供IoT、人工智能的新方案。 四年前,阿里云就开始走出去,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19个地区运营了多达52个可用区,成为首家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这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市场的中国云计算厂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公司需要尊重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法规。特别是云计算厂商的全球化,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大。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中国公司可为世界提供IoT 人工智能新方案
11月8日电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参加“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活动专家与企业家论坛”时表示,云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普惠科技,阿里云会在未来6-12个月内把在双11中验证的新技术经验服务于社会,让更多创业者、年轻人可以得到与阿里巴巴集团同等的技术支持。 双11将近,谈及持续10年的双11到底带来了什么,胡晓明认为,双11对于阿里巴巴经济体而言,是经济体内所有成员的一次组织协同;而对消费者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充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全家人一起的消费日是一种传达亲情的新方式。 2017年,阿里云支持双11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交易峰值达32.5万笔/秒。与此同时,阿里云还提供了包括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快递物流等全链条的计算动力,支撑着全社会的双11。 如果说双11代表了消费互联网的巅峰,那么作为科技公司,阿里云更关注于面向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服务。胡晓明说,产业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城市等可以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他表示,未来6-12月内,阿里云会把这期间积累的技术经验释放给全社会,帮助更多人的创新创业。事实上,现在中国80%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都用到了阿里云。 除了通过技术服务“新零售”,在制造侧,阿里云也具备强劲的技术实力,并在“新制造”领域实践。在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牵头建设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当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也是唯一入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连续三次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此前两次分别为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Apasra)和阿里云人工智能ET大脑。 基于创新的技术和大规模的实践,胡晓明认为中国企业可以承担起服务全世界的责任,提供IoT、人工智能的新方案。 四年前,阿里云就开始走出去,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19个地区运营了多达52个可用区,成为首家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这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市场的中国云计算厂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公司需要尊重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法规。特别是云计算厂商的全球化,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大。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难度大
11月8日消息,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在今日上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论坛”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当中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设备厂商和型号繁多,连接协议不统一。阿里云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当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很多设备连接的技术攻关。二是受限于数据安全的片面认知,数据难以自由流动和充分应用。三是工业互联网还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缺少同时精通工业和互联网的人才。因此,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存在着较高的门槛。” 同时,胡晓明表示制造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地利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数字转型,将数字作为生产资料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流通,使供需关系更好地匹配,从而构建完善的社会生产体系。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未来海外业务将占一半
9月26日消息,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阿里云国际化进展满意,表示未来海外业务占比将达到一半。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事实上,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部门——阿里云,是这家互联网巨头最成功的业务部门之一。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以及付费用户的强劲增长,成立9年的阿里云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在截至2018年6月底的季度内实现4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3%。 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化战略相一致,阿里云三年前加快了向海外市场的扩张。到目前为止,阿里云在全球18个地区拥有49个可用性区域,覆盖范围覆盖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澳大利亚、中东、欧盟和美国。 但该公司对全球市场有更大的计划。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未来公司本地和海外业务将平分秋色。“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但这是我们正在快速接近这个目标,”胡晓明在杭州举行的云栖大会上对媒体表示。 3年前,阿里云海外业务从零开始,期间遇到了很多挑战。语言显然是第一个障碍,但最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感。与支付和电子商务业务相比,云计算服务的全球化是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服务,还是一个为客户运营应用程序和保存数据的地方。胡晓明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仅需要对阿里巴巴有信任感,还需要对中国企业有信任感,或者最终是对中国这个国家有信任感。 “在阿里云全球化的前三年里,我们在遵守当地法律、融入当地社区、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我相信我们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他补充道。“我为我们全球化的表现打80分。” 作为其他在线服务的基础设施,阿里云的全球化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其他服务以及渴望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扩张铺平了道路。 对于那些正在进行全球化拓展的中国公司来说,“重要的是要记住,尊重当地法律、当地雇员和当地社区是优先考虑的事情,而技术和资本支持则是在此之后。我们非常重视公司和所经营的市场之间的对话机制。”胡晓明表示。 “阿里云在日本的服务是与软银合作运营的,因为日本企业希望本地企业提供更多本地化服务。与此同时,在印度的服务是由阿里云计算团队直接提供。在美国这样一个比较拥挤的市场,我们关注的是中小客户、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和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我们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策略,但强调的统一原则是对当地市场的尊重。”胡晓明解释道。 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公共云厂商,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它还是全球前三大的IaaS厂商。 在谈到与现有云计算巨头比如亚马逊AWS和微软之间的竞争时,胡晓明保持了一种自信但谦逊的态度。“美国公司在云计算行业率先发展,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我们很荣幸能加入这个队列,承担相应的责任,推动人类的发展。未来5年,未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会占到全球市场的20%甚至更多。”